巴塞隆納第二天。依舊是鐵腿累死人的一天QQ 都說要多利用大眾交通工具,結果還是愛逞強的走了很多路…
今天主要的目標是完成高第之旅的第一部分:Casa Batllo、Casa Mila以及La Sagrada Familia。
路癡真的是種很奇怪的毛病。
明明昨晚才不小心因為走錯路意外發現的Casa Batllo,今天出了地鐵站後,居然又怎麼找都找不到 囧 手上拿著地圖,對照著街道名稱,但繞了半天就是繞不到昨天那個地方。當下覺得自己真的蠢到了極點… 幸好後來就土法煉鋼,認命的開始一條街一條街找,總算讓我到了Casa Batllo。
晚上跟白天的Casa Batllo有著很不同的感覺。晚上的Casa Batllo經過打燈的效果,看起來就像拿著探照燈照在夜晚的海洋。白天的Casa Batllo雖然沒有給我昨晚一樣的驚艷,但跟其他建築物相比,依然突出顯眼,更看的清楚整個建築的全貌。根據導覽的資料說,Casa Batllo內部沒有任何一條直線!!但卻給人一種美妙的平衡感,一點都不突兀。高第設計的概念來自於海洋,中庭的外牆就是以藍色為基調;主要房間內部雖然不是以藍色為基礎,但柔和的曲線給人有置身於海洋中隨著海浪起伏的感覺。高第認為光線也是裝潢的一部分,強調光線進入房間內的效果,在Casa Batllo主要的房間都有大片的窗戶,除了可以清楚看到外面大街的風景,陽光也輕易的射入房間。另外,透明的大窗戶除了引入光線、視野好外,同時外面也可以清楚的看見房間的擺設,成為另一種型態的展示。
結束Casa Batllo,隨即趕到Casa Mila。
接著到了重頭戲-La Sagrada Familia!高第最著名的作品。一出地鐵站,就被聳入天際的四根柱子吸引住了目光。買了票進去後,開始跟著導覽走,首先看到的是以耶穌受難記為主題的雕刻。還好去年有先去耶路撒冷走了一趟苦路,雕刻上所敘述的事對我而言還算熟悉。一踏進去教堂內,看到的第一眼,我真得有些激動到要掉淚。又是光影與建築的配合,透過玻璃,光線呈現出來絢爛的顏色,六片牆上的玻璃訴說著聖經的故事。柱子的設計靈感依舊來自於大自然,高聳入天猶如走在森林一般,尾端的三支分支則代表著聖家-約瑟夫、馬利亞以及耶穌這一家人。每個細節,可看到的東西設計都有它的意義在。接著到了另外一面,看到的是與前面受難記截然不同風格的雕刻,講的是耶穌誕生的故事。繁複的雕刻,依舊都是有典故的,一樣是關於耶穌一家人。
接著到了地下的博物館,介紹著聖家堂的艱辛建造過程,去年年底教宗的造訪也被記錄在博物館中。只可惜高第的墓正在整修,無法到大師墓前致意。
看完了今天預定的行程後,決定隨意走走,到了附近的Torre Agbar。它就如同倫敦的小黃瓜一樣~老實說沒什麼太特別的,倒是路上的輕軌列車引起了我的興趣。坐著輕軌列車到了奧林匹克村,沒想到居然如此接近海邊,於是就沿著海岸線一直走,但實在是太累了,到了半途轉公車到了巴塞隆納市另一個地標-哥倫布塔。看到哥倫布塔就會想到Luis,他好像不只說過一次,為什麼要幫一個不是西班牙人的人物立個地標記念他?本來是想沿著La Rambla走順便尋找Paula Guell,但一整天走下來實在真的累了,連兩天這樣走,怕在這樣下去我怎麼撐完接下來的行程~”~ 所以就放棄了尋找,回hostel吃剛買的cheese cake,結束今天的行程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